一脈相承:探索精神+文化自信
祝融是誰?

祝融,即:重黎,顓頊的玄孫、稱之孫、老童之子、太子長琴之父。又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,與大司馬是同義詞。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為火神灶神。祝融氏也是世出多元的,歷史上有顓頊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。
《禮記》曰:“孟夏之月,其帝炎帝,其神祝融”。首輛火星車命名來自中國傳統文化元素,與我國其他航天器的命名一脈相承,例如:“嫦娥”、“墨子”、“悟空”、“北斗”等。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國第一輛火星車,是現代科學與傳統文化的跨時空融合,體現著航天人的科學夢想和浪漫情懷,彰顯著中國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。祝融英文名稱采用直接音譯方式確定為:Zhu Rong。
在五行學中,火神與火星車同屬為火,火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在我國《周易》中就有“火是化育萬物”的學說。通過“離”、“同人”、“明夷”三卦為代表闡發《周易》火文化;社會沿革的歷程中,與火相關的現象,蘊涵的巨量歷史文化信息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;華夏的文化像火一樣生生不”熄“.
祝融英文名稱采用直接音譯方式確定為:Zhu Rong
點燃火種:逐夢未來×自我超越
火,驅散黑暗,照亮鴻蒙;火,帶來溫暖,點亮未來?;鸬膽么龠M了人類文明的肇始與發展。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際探測征程的首次任務,將一次實現對火星的“環繞、著陸、巡視”,這在國際航天領域也是創舉。將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,寓意點燃我國星際探測的火種,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、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自我超越。
融合發展:航天事業∞人類命運共同體
祝愿未來譜華章,融合發展共奮進。新時代背景下賦予了“祝融”這一名稱的新內涵。“祝”,表達對人類踏進星辰大海征程的美好祝愿,激勵航天人追逐夢想、勇于探索。“融”,體現融合、協作,表達中國人和平利用太空、增進人類福祉的格局和愿景,融合國內、國際,融合歷史、現代和未來,為人類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航天人的貢獻。
火星車全球征名活動自2020年7月24日啟動,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參與,歷經作品提交、評委函審、初評入圍、網絡投票、終審評審五個階段,確定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名稱為“祝融號”。
航天人眼中的航天器
在我們中國航天人眼中:
有一種載人航天飛船叫“神舟”;有一種載人空間站叫“天宮”;有一種中繼通信衛星叫“鵲橋”;有一種暗物質探測器叫“悟空”;有一種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叫“北斗”;有一種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叫“墨子”;有一種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叫“夸父”;有一種探月工程叫“嫦娥”……
從上面這么多例子中,我們可以發現,每一個航天器的名字都是與眾不同,都有些特殊的寓意。
我們現在把火星探測車命名為“祝融號”,其寓意是點燃我國星際探測的火種,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、宇宙未知的繼續探索和自我超越。